“感谢这三天的照顾”“有空来长沙玩”“中和再见!”“耀邦爷爷,再见”在阵阵惜别声中,共青团长沙市中雅培粹学校委员会和长沙市中雅培粹学校教工团支部暨青年教师研究会联合组织的为期三天的“学史力行 以行践知 以研促学”主题红色研学落下了帷幕。
同学们依依不舍地趴在大巴车的窗户上张望着、留恋着,挥挥小手,后会有期。短短的三天时间里,大家把欢声笑语和酸甜苦辣留在了这个叫做中和的红色小镇,也从这里带走了与中和同学们纯真的友谊以及胡耀邦爷爷与革命先烈们的英勇事迹。
三天时间里,由我校优秀青年教师带队,中雅的同学们还进行了党史学习、教育发展、乡村振兴三个主题方向的社会实践调查,寓教于乐、于行、于研,获益良多。
Vol.1
走进红色校园,开启研学之旅
人文资源丰富,自然风景优美。中和镇位于湖南省浏阳市,为中共中央前总书记胡耀邦同志的故乡、秋收起义的重要策源地。集镇白墙灰瓦、飞檐翘角、风雨走廊,充满浓郁的客家风情。
中和中学,前身耀邦中学,位于胡耀邦书记的家乡浏阳市中和镇,以“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育社会有用的人才”为办学宗旨,培养“崇德、尚志、勤奋、创新”的新时代人才。7月13日,中雅一行24人的研学队伍来到了中和中学,开始了为期三天的红色主题研学活动。
在中和中学团委书记张娟娟和杨虹娇同学的带领下,大家首先参观了美丽的中和校园。设计精美,内涵丰富的“廉”文化长廊,陈列着诸子百家的经典名言,讲述了革命先烈浴血奋斗的英雄故事,记录着中和中学的历史沿革,吸引着同学们的求知的目光。中和中学古朴大气的国光堂中,胡耀邦书记静静伫立,温柔地注视着中和中雅的师生们,凝视着这片平和安详的大地。
开营仪式上,中和中学的郑席强校长代表学校向我校研学团表示了热烈的欢迎,他说到,这是中和中学建校以来第一次与长沙市初中开展相关研学交流,希望两校师生在活动中收获友谊,收获知识,希望两校以本次活动为契机,搭建起友好交流合作的桥梁,共同培育具备创新精神、国际视野的时代人才。
我校团委副书记胡维随后代表学校向中和中学师生致以诚挚的谢意,感谢中和师生热情的款待与支持。随后,胡书记对我校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对本次研学活动流程做详细部署安排,她指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 民族的希望,是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的新生代,希望两校学子齐心协力,共同度过美好的三天研学生活,收获成长。
Vol.2
探寻红色故里,缅怀伟人事迹
稍事休整后,同学们来到胡耀邦故居,缅怀伟人事迹,赓续红色血脉。大量珍贵的文献资料生动展现了胡耀邦的音容笑貌和生平事迹,通过参观和聆听讲解,大家了解到胡耀邦同志不搞特殊、以人为本、亲民爱民的光辉而又伟大的一生。
心在人民,原无论大事小事;利归天下,何必争多得少得。胡耀邦同志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党和人民。他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在为党和人民事业的不懈奋斗中,他夙夜在公、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书写了无愧于共产党员称号的人生,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
大家都被他坚守信仰、献身理想的高尚品质和“心在人民、利归天下”的为民情怀深深折服。在胡耀邦铜像广场,我校研学队全体同学怀着诚挚的敬意向胡耀邦书记鞠躬献礼并与铜像合影留念。
Vol.3
赓续红色血脉,助力乡村振兴
在实践中受教育、长知识,赓续红色血脉,助力乡村振兴。7月14日,调查日。研学队伍划为3大组,6小组,分头围绕《关于浏阳市中和镇苍坊村红色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的调查》《城市与乡镇初中生学习与课余生活之对比分析——以长沙市中雅培粹学校和浏阳市中和中学对比为例》《乡镇家庭主要经济来源构成与原因探析——以浏阳市中和镇为例》三个选题,走访了中和镇政府、教育发展中心、学校、商铺、胡耀邦故居等地,通过问卷调查、抽样调查、资料分析、访谈法等方式,开展了为期一天的社会实践。
前期,研学队伍就与各自带队老师通过系列研讨会逐一确定了调查的主题、问卷、方式、开展途径等内容。调查期间,同学们还采访到中和镇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邹志刚、中和中学校长郑席强等重点调查对象,收集到了重要样本数据及资料。调查小组每晚都集中进行数据分享总结,互通有无,推进调查进度,规划调查部署。后期,研学队伍各调查小组将继续针对收集样本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汇总调查报告并进行成果总结。
Vol.4
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劳动精神
经过一晚上的休整,7月15日,同学们来到了浏阳市中和镇生态养殖农业专业合作社,开启了元气满满的红色农村基地活动,体验农家生活,传承劳动美德。
城里长大的孩子,对乡村的一切充满好奇。漫步田垄,下田捕鱼,欢歌笑语阵阵,同学们积极地撸起袖子参与其中,体验最悠久的耕种方式,感受最真实的农业生产。下到田里,大家抓起身边的秧把,一手分着秧苗,一手把掰开的一小撮秧苗插入泥土中。不一会儿,一汪水田便摇身一变变成了一汪整整齐齐的稻苗田。
来到已经翻松修整的黄土地边,同学们小心翼翼地走在田埂上,接过同伴递来的豆种,学着村民的模样,大家选出最饱满的几粒,有序地播撒在温润的泥土上。
同学们还与中和的小伙伴们约定,待到这象征着中雅中和友谊的瓜果成熟之时,莫忘思君,与远方的我们分享丰收的喜悦。
寄宿家庭
匆匆三日寄宿生活,足够十几岁少年们从相识到相知。日升同出,他们一起张网捕鱼,农耕桑麻,日落同归,他们一起做饭洗衣,观星夜话。“好像已经认识了很久”“他们的身上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寄宿家庭的爸爸妈妈很和善温柔”“因为他们,我们爱上了中和这座小镇”,中雅与中和的少年们,与寄宿家庭的爸爸妈妈们建立起了属于他们单纯难忘的回忆。
结营仪式
欢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离别是为了更好的相聚。结营仪式上,少年们分享了本次研学心得并交换礼物和联系方式,还有的孩子约好互通书信,用这种传统的通讯方式保护这份纯真美好的情谊。
心得反馈
长途,长途跋涉去邂逅一缕风情;翻山越岭,去寻一番风光,斜着中雅的校企与无比的雀跃,我们走进了这座美丽多彩的小城——浏阳。
浏阳的风光是悠长的,一条条清澈而快活的溪流,编织成浏阳人民的布匹绸缎。小溪时而湍急,激流冲击在石头上,扬起阵阵水花——仿佛是那活泼的乡野丫头,喜悦的,在河道上跑着跳着,手里握着股长长的透明丝带,穿梭于茂密的林间,斑驳的阳光下,蹦哒着,蹦过石头垒起的小水坝,蹦过水草织成的大渔网,蹦过秧田,蹦过荷塘,奔过依水的人家,蹦过牛羊的穷巷。溪流,流淌在浏阳人的心间,流淌过浏阳的小康路,流淌成一个个人民的丰收梦!且听碧溪上,棹歌一曲。
浏阳的风情是火红的。簸箕上的无数辣椒,辣得痛快,辣得火红。火辣辣的阳光,晒出串串火辣辣的收成与希望。长条的,剁碎的,段儿的,圈儿的,各式各样,花样百出,这是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手巧;不变的,是辣椒的红,红得兴盛,红得泼辣,如同团团炽热的火焰,跳动着,燃烧着,映出人民沾满汗水的坚毅脸庞,映出人民简单而纯粹的愿望!在这火红之中,仿佛能窥见人间百态——但不变的,依然是里面那颗,红火的心啊!
浏阳风情,多彩而富有魅力。你看,那风情的底色,那条条溪流的清澈,那篓篓辣椒的火红,正一点一点注入我的梦底呢……
——《浏阳风情》2020班赵科睿
望着中和镇天空上闪烁的星星,听着专属夏天的蛙声,我似乎全身都放松了。天上的星星如同我们的记忆,而蛙声则是是那个最独特的存在。
怎么说呢?中和镇是一个缤纷多彩的地方。
它是火辣的。迎着火辣而刺眼的阳光,我们走在乡间的大道上。当我们看到路边随地扑摆的干辣椒,扑鼻而来的是辣椒专属的辛辣香味。正如同中和的学子和老师们,感染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感受到了乡村的美好。
它又是美丽的。当我们走在小溪边的羊肠小道上时,朝着对面望去,看到的是一片绿油油的稻田,它与天边的白云形成了一道风景线,“好一个美好回忆,”我不禁感叹道,“真想再来一阵清凉的风啊!”谁知,在回学校的路上,风好像知道我的心声,迎面拥抱着我们,调皮地吹掉了我们的帽子。
可它又是具有风情的。下午我们去参观了胡耀邦故居和博物馆。在讲解员的精心讲解一下,我们对胡耀邦又有了一个更深的了解。他是众多优秀共产党人中一位杰出代表,他坚守信仰、献身理想的高尚品质,心在人民、立国天下的为民情怀,实事求是,勇于开阔的探索精神永远铭记在党和我们的心中,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愿在这阳关明媚的时光里,我们能看到美,看到红色。
——2013班李彤
——2006班魏佳琪
今年是党的100年华诞,习爷爷告诉我们,在第一个一百年,我们摆脱了绝对贫困。这次我们真正走进乡村。来之前,我并不了解现在的乡村经济生活已如此富足,而来到这里,我才见识到如今乡村发展之迅速。而不变的,是这传承下来的耀邦精神,是中和村传承下来的,热情、善良、勤劳的纯朴民风。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更应传承优良传统,及时奋发精神,共同建造起崭新的未来!
——2002班周辰颜
这几日,同学们参观了伟人故居,感受革命历史波澜壮阔,英雄精神历久弥坚;开展了社会调查,收集调查选题数据,整理分析社会现象;进行了劳动实践,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劳动精神,可谓是收获颇丰,满载而归。“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相信学子们定能通过此次研学实践活动,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目标,将爱国情感、民族责任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勇担时代使命,谱写青春华章,走向更开阔光明的远方。